3月29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关村泛联移动通信技术创新应用研究院、中国移动研究院、北京邮电大学、TD产业联盟等联合承办的“6G技术与产业创新论坛”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举办。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中关村泛联院院长黄宇红受邀出席并发表了题为“多样化场景驱动的6G网络”的演讲。黄宇红在演讲中深入探讨了6G网络的发展趋势、核心需求以及在6G智简内生网络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黄宇红指出,随着AI大模型、智能体、具身智能等技术和产品的加速发展,智能普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刚需,推动移动网络从5G时代的万物互联到6G时代的亿智互联。在这一背景下,6G网络需承载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的业务需求,如信息消费“新三样”——智能网联车、智能终端和智能机器人。以这些场景为代表的未来智能时代对网络提供通感算智一体化能力提出了迫切需求,不仅是更高速率,还要支持海量的低时延传送、对物理世界的位置、特征等高精感知能力,以及无处不在的算力、模型、智能体服务。



为满足网络通感算智新能力需求,并能够最简化灵活匹配多样场景,中国移动提出了智简内生6G网络构想并联合中关村泛联院完成了原型系统研制。黄宇红介绍,智简内生6G网络通过“底座+内核+中枢”的架构,实现功能和资源的按需编排和组合。其中,“底座”实现通算融合的异构硬件资源池化和按需共享,“内核”负责通感算智融合的多维功能池化和灵活调用,“中枢”则实现跨域、跨要素的智能编排和协同优化。这一架构使6G网络成为聚合相关业务能力的“平台”,实现功能可插拔、网络可定制,供需动态匹配,为用户提供多样化信息服务。
在演讲中,黄宇红特别强调了6G智简内生网络的几个关键创新点。首先是支持超实时响应的云化资源底座创新方案,突破了硬件多样性、软件生态碎片化及跨层级优化复杂等异构硬件管理的核心挑战,通过研发云化异构资源统一管理框架,提供异构云化算力资源的全生命周期统一管理,为无线网络的低时延、高带宽和碎片化部署场景提供了400MHz高带宽基带处理、微秒级响应时延、多规模/多场景/多拓扑弹性灵活部署和资源统一管理的能力。
其次是在功能逻辑最为复杂的无线网络支持功能可插拔、网络可定制的内核创新方案,基于服务化架构将通感算智以服务的形式引入,通过API接口实现服务之间的按需调用。同时,针对如何实现“熵增”高灵活与“熵减”高性能之间最优平衡这一网络架构领域根本性难题,创新性提出原子服务分子化、分子服务NF化技术手段,为产业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技术思路。
最后是支持服务功能链的高效编排、服务与资源的高效适配中枢创新方案,突破了传统电信领域基于分层协议模型的固化、单一的处理模式,创新性提出数据服务并行处理技术、基于包头指示的端网协同等技术,显著提升了处理效率和灵活性,降低了数据处理时延。
黄宇红透露,中国移动携手中关村泛联院已经完成了高性能、高弹性6G云化资源底座的研发,并以此为基底进一步完成6G智简内生原型系统研制,支持资源弹性扩缩、功能即插即用、应用算力敏捷适配,为赋能数智泛在应用和开放协作奠定了基础。
展望未来,黄宇红表示,中国移动将继续联合产业在6G智简内生网络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通过构建应用场景,开放API接口,开发分子化能力,开放试验网络,与广大高校、科研机构、AICT及应用企业伙伴共同打造6G开放众创生态与模式,共赢智能泛在普惠新未来。


下一篇:没有了